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憂鬱症」標籤的文章

簡述一位憂鬱個案的療癒歷程 (桃園 優質身心科)

L ,四十出頭,未婚女性,專業人士。 由友人介紹來跟我進行會談 ( 心理治療,心理諮商,心靈療癒, whatever) 在初談中我便瞭解了,她已經在身心科門診就醫,並持續服用抗憂鬱藥物與安眠藥物等長達五、六年的時間。除此之外,近年來,也有些近乎酗酒的情況。 她告訴我,某醫學中心的精神科醫師給她的診斷是憂鬱症,但從會談中,很快的就可以瞭解,她這幾年來的憂鬱狀態,其實乃與其在親密關係上所遭遇的狀況有著密切的關連,她低落的情緒其實乃是在一段不忠實的關係所經驗到的欺騙與背叛,以及好不容易結束那段關係時一時無所適從的狀態 … 等所導致。 對於像我這樣的一位精神科醫師來說,憂鬱的成因,簡單來說,分成兩類,一類是生理性的憂鬱,另一類則是心理層面的因素所導致的憂鬱,而 L 的狀況明顯的是落在第二類的範疇,至於這心理層面的因素所導致的憂鬱症,自然應該是透過心理或心靈層面的處置為主要的療癒之道,而不是忽略其內心世界的所遭遇的困境,而一直投予抗憂鬱藥物或安眠藥物等。 L 與我的心理治療療程展開後,並順利進行著 ( 所謂的順利當然不是不痛不癢的,尤其對個案來說 ) ,不到半年的時間,她已經能夠不再需要服用抗憂鬱藥物了,在飲酒方面也做了適度的節制,工作上的功能亦逐漸恢復,再接下來,我們準備慢慢的把安眠藥也給減掉。 做為一位有 29 年臨床經驗的精神科醫師,我從不反對適當的開立抗憂鬱藥物或安眠藥等處方 ( 甚至認為自己在開藥方面的能力也是高明的 ) ,但我反對不去針對憂鬱或失眠的病因做深入的探討與處理,而只是年復一年一昧的開藥。 有許多因為心理層面的因素所導致失眠與憂鬱的個案,其憂鬱與失眠乃是反映他的人生出了某些狀況的一種表徵,當能夠協助個案面對與處理其人生的問題或困境,再假以一段時間的支持、陪伴與引導,讓個案逐漸走上復原之路,有許多憂鬱或失眠的個案,其實最終是可以不藥而癒的。 是為之記,並與可能有類似境遇的朋友們分享。 文章參考: 關於憂鬱症的診斷病因與治療 再談憂鬱症的成因與治療 讓憂鬱的患者得到適當的治療與協助吧

(3) 關於離苦與療癒

圖片
說起但願眾生得離苦,那麼,在精神科醫師眼中,哪一類的病人最苦呢? 若是去問一群精神科醫師,在他們的診間與病房裡所面對與治療的患者之中,哪一類的病患所承受的痛苦與折磨最深,那答案自然不會是單一的,但其中憂鬱症與精神分裂症 ( 現已更名為思覺失調症 ) 可能會占了大多數。 其實,人有一種傾向,常常會認為自己所承受的痛苦乃是最難過的。所以,在門診時,失眠症的患者會告訴醫師,當萬籟俱寂時,眾人皆睡,唯我獨醒的滋味,真不是滋味,痛苦啊。 但比較起來,那些罹患了憂鬱者的患者,除了徹夜未眠,還要承受情緒上的鬱悶無助,甚至感覺到人生的了無生趣,嚴重者還可能萬念俱灰,一心求死,所以正在承受憂鬱折磨的人還真苦。 妳說長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也苦嗎,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時,飽受幻聽與妄想的折磨,也的確痛苦,而且除了自己痛苦,家人通常也跟著擔憂著急,不過,像我在玉里榮民醫院與鳳林榮民醫院近二十年的服務生涯裡,經常與那些長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者患者相處互動的經驗來說,她們或許思考的機制已然受損,而導致思想貧乏,或連結鬆弛,且生活、人際與職業功能等都出現了障礙,但說來也許可以讓她們的親人稍感安慰的是,儘管住院多年,他們大部分的時候,就其主觀感受而言,倒也並不那麼引以為苦,至少看起來與聽起來,鮮少是那種讓人痛不欲生的大苦。 而那些屬於躁鬱症的患者,當躁症發作時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其實,那時,往往受苦的是他周遭的親人,至於患者本身,在躁症的當下倒是心情高昂亢奮,意念飛躍,且滔滔不絕,因此反而暫時遠離了痛苦。 那麼,回到憂鬱症患者身上,當深陷憂鬱時,茶 不思,飯不想,感覺人生與世界一片灰暗,自己痛苦不已,親人也煩憂不止,心痛他的憂鬱自閉,擔憂他的自殺風險,這自然是人間如假包換的痛苦折麼之一了。 想想,自己幹了二十七年的精神科醫師,治療過為數眾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曾經診斷與醫治過的憂鬱症患者也不在少數。 說起那些曾為精神科醫師所診斷與治療過的憂鬱症患者們,自然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經過治療之後,獲得了顯著的改善,有的甚至能夠完全痊癒。 但其中也有一定比例被診斷為憂鬱症的患者,在該診斷之下,卻成了一位慢性的憂鬱症患者,且儘管由醫師開立的抗憂鬱藥物也都按時服用了,甚至也曾轉介給心...

殞落的青春(寫於2003)

2003 年 一月廿二日國內各家晚報都以顯著的篇幅報導著一則不幸的消息:「建國中學高三資優生杜 XX ,今日上午被遊客發現以童軍繩在蘇花公路崇德隧道下方觀景平台旁的樹幹上吊身亡,現場留有杜某的書包與背包 ….. ,杜生自縊的原因,是無法解開的結。」 次日相關新聞的後續報導中也提到:「杜生的父親廿二日下午趕到蘇花公路崇德隧道北端,走下觀景平台,面對海天一色的美景,卻是愛子斷魂處。杜父強忍淚水,不相信兒子會自殺,認為是熱愛戶外活動出了意外。」顯然杜生的自殺讓父親在難以置信的錯愕之中,也夾雜了強烈的悲痛與疑惑。 然而,在一片錯愕與惋惜聲中,究竟一位資優班的高三學生,為何會在花樣般的年華,從台北搭火車到花蓮,然後選擇在一棵面對著太平洋的樹上,以童軍繩上吊自殺。 而就在兩年前,杜生的一位同班同學也曾經選擇在自家公寓的頂樓,同樣是以童軍繩上吊自殺,當時的杜生在該事件之後曾經寫下了這樣的內容:「自始至今,在一條牽動全國、憾動社會的童軍繩下,有誰曾經真心投入,有誰想瞭解這整個事件的起因原委?」。 其實,我相信不只是針對杜生與他的同學,對於每一個選擇自殺的年輕學子,都有許多關心的人想要去瞭解讓他們走上自殺之路的原因,而不甘心也不情願讓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不明不白的走了。是的,再多的追溯與事後的理解,都無法挽回已經失去的年輕生命,但我們,不論是家長、老師或是相關的心理衛生工作者,總要從這些令人痛心的事件中學習到一些寶貴的課程或深刻的省思吧。 事實上,每年似乎都有為數不少的青年學子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每每聽聞這樣的消息,總會讓人感到不勝唏噓。而「年輕的生命為何會做出如此的抉擇?」這樣的困惑與惋惜總是在悲劇發生時,一次又一次的浮現在許多人的心中。 人類會以自殺的方式去結束自己生命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個案是因為本身罹患了憂鬱症或其他的精神疾病(如躁鬱症的鬱期、精神分裂症或妄想症等等),也有的個案是因為適應上的障礙(如軍中生活適應不良)或是因為本身缺乏面對壓力與承受挫折的能力,而導致個案在壓力之下或在遭遇挫敗時(如感情上的挫折或事業上的失敗),陷入情緒的困境,繼而無助的走上了自殺的絕路。 而杜生在死前的幾天,根據同學老師及家長的觀察:「杜生上週五期末考後參加班上的同樂會,並無任何異狀﹔離校時與同學還有說有笑,並無適應不良或...

男人其實很憂鬱(寫於2003)

一位女性個案在治療室裡描述到他對父親的印象:「在我小的時候,我經常看到父親一個人面無表情的靜靜的坐在客廳的一個角落,持續兩三個小時,卻沒有跟家裡的任何人說上一句話………,很多時候,我都無法了解父親的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這其實是許多人的疑惑:「那些看起來冷竣沉默的男人的內心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光景?」 的確,許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許男人要比女人還要難以瞭解,儘管在談及政治或運動議題時,我們的男人個個口沫橫飛,激動不已,但在開始要碰觸內在深層的感受與想法時,為數不少的男人,他們不說話就是不說話。 我們社會中的男人那底怎麼了,他們的內心真的一如外表所呈現的勇敢與堅毅嗎。

「晚安,憂鬱」與「聽天使唱歌」(寫於2002)

「晚安,憂鬱」與「聽天使唱歌」可以說是許佑生以憂鬱的主題所撰寫的兩部曲。 雖然我了解當憂鬱來襲,有時寫作的能量是會大量的流失的。但讀「晚安,憂鬱」仍讓我不得不讚嘆作者有一枝生花妙筆,將自己在經歷生命幽谷時的心情與生活描寫得鮮活且真實細膩。作者寫的憂鬱,讀者卻看的入味,但顯然在閱讀「晚安,憂鬱」時,我的心情不只是在閱讀一般的文學作品,更是在分享作者內在的旅程,而讓我的心緒在與作者連結的同時也不時受到牽引。 雖然,書中的文字乃來自作者親身走在憂鬱的山谷所得來的深刻體驗與省思,我則因為職業的關係,通常是以醫者的角色來了解與協助類似的個案,對照作者的身親身經歷,醫者好像是以不同的角度並隔著距離在眺望那座憂鬱的山谷,但閱讀的過程仍讓我不時深感共鳴,尤其是作者對於許多自我心靈困境的分析與領悟的部分。

關於憂鬱症之診斷、病因與治療(寫於2004/02/06)

這幾年來,精神疾病之中最受到世人矚目的應該就屬憂鬱症了,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共同被列為本世紀的三大威脅。 如何診斷憂鬱症: 顧名思義,憂鬱症之患者最主要的臨床症狀乃是情緒上的低落、沮喪,但也有部分罹患憂鬱症患者並不善於去表達自己內在的情緒,或者根本就缺乏對於自己內在情緒覺察的能力,針對這類的患者,我們則可以從他是否已經對於過去懷有興趣與熱情的活動或嗜好失去了既有的興趣與熱情,甚至到了無生趣的程度,來作為診斷的參考。 除了在情緒上或興趣方面的變化之外,憂鬱症患者往往也會出現一些生理上的變化(甚至這些生理上的症狀會在憂鬱情緒明朗化之前先行呈現),例如睡眠障礙(抱怨睡不著、睡不好或睡不久,如以前要睡七、八個小時,現在則睡不到兩三個小時就醒來了)、食慾降低、體重減輕、易疲勞、性慾降低等等。 此外,個案在心智反應方面也會變的遲緩,於學習或工作時注意力顯得無法集中,記憶力也逐漸受影響,並導致做事效率明顯變差等。

讓憂鬱的患者得到適當的治療與協助吧

那一年,聽到喜劇演員倪敏然自殺過世的消息,相信許多人都驚訝不已。 幾個月前,史哲維與歡歡先後自殺逝世的消息,也讓人嘆息不已 今天上午看到了羅賓威廉斯在 63 歲自殺身亡的消息,一樣叫人感到驚訝與惋惜 當這些名人自殺身亡後,常會聽說他們在生前就長期為憂鬱症所苦的相關訊息。 不是說,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嗎,這些名人如果的確是罹患了憂鬱症,難道以他們的社經地位,他們不懂得要去尋求醫治與協助嗎,又如果曾經前往身心科門診就醫,難道他們不曾獲得抗憂鬱藥物的治療嗎 ? 又如果,他們的醫師已經開立了抗憂鬱藥物的處方,他們也曾規律的按時服藥,為何最後還是走上了絕路呢? 關於憂鬱症的成因與治療,麻煩請各位朋友可以參考一下我的幾篇舊作 … 是的,有的罹患憂鬱症的個案是應該要服用藥物,而且可能對抗憂鬱藥物的反應良好,但不是所有憂鬱症的個案對抗憂鬱藥物皆會有良好的反應與療效。 以我的臨床經驗,也有不少被診斷為憂鬱症的患者,對抗憂鬱藥物的反應卻是有限的,這其中,有的乃是導因於重重的心理與社會因素,或甚至是成長過程中曾經反覆經歷的創傷經驗所致,而類似這樣的個案,當抗憂鬱藥物的療效確實有限時,他們需要的就是心理治療或心靈療癒之類的協助了。 各位朋友們,如果你們的家人、親戚或朋友裡面,有類似憂鬱的情形,如果他們在前往身心科門診尋求協助,且在服用抗憂鬱藥物後所呈現的療效卻十分有限,或者他們本身就因為了解自己的憂鬱乃是導因於心理層面的因素而排斥服藥,但願意接受心理治療或心靈療癒之協助者,請引導他們到附近的醫院、診所或是心理諮商中心去接受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吧。 後記:我想起羅賓威廉斯曾扮演過ㄧ些類似心理醫師或是心靈導師之類的角色,且表現的頗為深刻動人。如今他選擇了自殺過世的消息,以及關於他曾經飽受憂鬱之苦的報導,讓我不禁想著,不知他生前是否也曾遇到過一位對他關懷備至的心靈捕手或是心靈醫者呢?

也談憂鬱症的成因與治療(完稿於2014/06/13) ~ 桃園 優質身心科

帥氣的電視主播史哲維與藝人前憂歡派對中的歡歡在幾個禮拜前先後自殺身亡的消息,引起了頻果日報近日來一連串的讀者投書。先是一位麻醉科的陶醫師對於包括憂鬱症的診斷是否科學,以及藥廠對於醫師之處方行為的影響 … 等,做了一番批判,而該文也引來了一位精神科的護理師與數位精神科醫師們的回應與抨擊。 陶醫師的文章中,對於精神科醫師在開藥行為以及與藥廠的關係方面做了一些討論,其中不無值得精神醫療從業人員省思之處,而幾篇回應文也針對了陶醫師文章中失之主觀與以偏概全之處予以回應與導正。 彼來我往的陳述與論辯,有著不同層面的關注,但在這裡我想把探討的焦點放在憂鬱症的患者究竟應不應該服用抗憂鬱藥物,或憂鬱症的患者究竟應該得到何種治療模式這個主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