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關於離苦與療癒
若是去問一群精神科醫師,在他們的診間與病房裡所面對與治療的患者之中,哪一類的病患所承受的痛苦與折磨最深,那答案自然不會是單一的,但其中憂鬱症與精神分裂症(現已更名為思覺失調症)可能會占了大多數。
其實,人有一種傾向,常常會認為自己所承受的痛苦乃是最難過的。所以,在門診時,失眠症的患者會告訴醫師,當萬籟俱寂時,眾人皆睡,唯我獨醒的滋味,真不是滋味,痛苦啊。
但比較起來,那些罹患了憂鬱者的患者,除了徹夜未眠,還要承受情緒上的鬱悶無助,甚至感覺到人生的了無生趣,嚴重者還可能萬念俱灰,一心求死,所以正在承受憂鬱折磨的人還真苦。
妳說長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也苦嗎,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時,飽受幻聽與妄想的折磨,也的確痛苦,而且除了自己痛苦,家人通常也跟著擔憂著急,不過,像我在玉里榮民醫院與鳳林榮民醫院近二十年的服務生涯裡,經常與那些長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者患者相處互動的經驗來說,她們或許思考的機制已然受損,而導致思想貧乏,或連結鬆弛,且生活、人際與職業功能等都出現了障礙,但說來也許可以讓她們的親人稍感安慰的是,儘管住院多年,他們大部分的時候,就其主觀感受而言,倒也並不那麼引以為苦,至少看起來與聽起來,鮮少是那種讓人痛不欲生的大苦。
而那些屬於躁鬱症的患者,當躁症發作時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其實,那時,往往受苦的是他周遭的親人,至於患者本身,在躁症的當下倒是心情高昂亢奮,意念飛躍,且滔滔不絕,因此反而暫時遠離了痛苦。
那麼,回到憂鬱症患者身上,當深陷憂鬱時,茶不思,飯不想,感覺人生與世界一片灰暗,自己痛苦不已,親人也煩憂不止,心痛他的憂鬱自閉,擔憂他的自殺風險,這自然是人間如假包換的痛苦折麼之一了。
說起那些曾為精神科醫師所診斷與治療過的憂鬱症患者們,自然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經過治療之後,獲得了顯著的改善,有的甚至能夠完全痊癒。
但其中也有一定比例被診斷為憂鬱症的患者,在該診斷之下,卻成了一位慢性的憂鬱症患者,且儘管由醫師開立的抗憂鬱藥物也都按時服用了,甚至也曾轉介給心理師或社工師去進行過心理諮商,然而其憂鬱相關的症狀,也只能說是在依靠藥物的協助之下,使其部份的症狀獲得了部份的緩解,而緩解的部分,通常是睡眠改善了(因為有安眠藥的幫助),或是,不會那麼容易心慌了(因為有抗焦慮藥物的協助),但,他在心境上,卻仍舊覺得心情抑鬱,人生缺乏意義,且離快樂幸福的距離仍然遙遠。
為什麼有些憂鬱症的患者在服用抗憂鬱藥物後的療效良好,而有些患者,卻並無明顯的療效呢。
這就得先去瞭解憂鬱症的不同成因,然後再去談其憂鬱症的治療方式是否適當了。
在探討起憂鬱症的病因前,順著我在前一堂課中提到幸福人生的重要基礎乃是擁有健康的身體與心靈,那麼,簡單的來問一下各位,憂鬱症到底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疾病呢?
關於這部分,我過去曾寫過幾篇相關的文章,就請自行參考,不在這裡贅述了。
不過,簡略的說起來,我認為,在所有被精科醫師診斷為憂鬱症的患者之中,其實,有一半乃是屬於生物性的原因所導致的憂鬱,而有一半則是屬於心理或社會的因素所導致的憂鬱。
因此之故,前者,對於抗憂鬱藥物的反應良好,後者,因為是屬於心因性的憂鬱症,對藥物的反應自然也就不太明顯了,那句老話說的還是挺有道理的,心病還是得心藥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