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憂鬱」與「聽天使唱歌」(寫於2002)

「晚安,憂鬱」與「聽天使唱歌」可以說是許佑生以憂鬱的主題所撰寫的兩部曲。

雖然我了解當憂鬱來襲,有時寫作的能量是會大量的流失的。但讀「晚安,憂鬱」仍讓我不得不讚嘆作者有一枝生花妙筆,將自己在經歷生命幽谷時的心情與生活描寫得鮮活且真實細膩。作者寫的憂鬱,讀者卻看的入味,但顯然在閱讀「晚安,憂鬱」時,我的心情不只是在閱讀一般的文學作品,更是在分享作者內在的旅程,而讓我的心緒在與作者連結的同時也不時受到牽引。

雖然,書中的文字乃來自作者親身走在憂鬱的山谷所得來的深刻體驗與省思,我則因為職業的關係,通常是以醫者的角色來了解與協助類似的個案,對照作者的身親身經歷,醫者好像是以不同的角度並隔著距離在眺望那座憂鬱的山谷,但閱讀的過程仍讓我不時深感共鳴,尤其是作者對於許多自我心靈困境的分析與領悟的部分。



作者在這兩本書中,以憂鬱為主體,生動的描述了憂鬱症患者最貼身的紀實。也記錄了許多生命中的傷口、衝突與挫折,並有許多自我分析後的領悟。在第二本書「聽天使唱歌」的前半段,作者也分享了諸多他在努力走出憂鬱過程的種種對自己有所助益的方式與嘗試,作者想要鼓勵與幫助同為憂鬱所苦的芸芸眾生的用心是明顯的。

我從作者書中所描述的治療過程中,可以了解到作者在遭逢憂鬱症以來,曾先後接受過多種藥物治療、及應該算是短期的並以認知行為學派為主的心理諮商,作者並且翻閱了許多關於憂鬱症的書,希望從中了解憂鬱症並學習自我療癒之道,而作者透過回憶與寫作所做的自我探索,顯然對於作者也發揮了部分的治療功效。

從作者對其憂鬱狀態陳述的章節中,我若以一介精神科醫師的身分來思考的話,我也會認為作者有服用如抗憂鬱劑及抗焦慮劑等等的需要,作者憂鬱症發展的情形,會讓受過精神醫學專業訓練的人士彷彿能夠「看到」作者腦中的「血清素」及其他生化物質所可能扮演的角色。

但隨著作者更多內心的探索與過去經驗的回溯,包括父母親與孩子互動的方式,姊弟之間互動情形中所透露出來的種種訊息中,更讓我了解到了作者早期的成長經驗、家庭氣氛與父母人格特質對於他日後性格與心理狀態的諸多深遠的影響,因此,心理治療應該也是不或缺的療程。

作者在第二本書中也提到在美國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的概略經過。認知行為治療是心理治療諸多治療模式中的一種,精神醫學的教科書中通常會提到認知行為治療為治療憂鬱症的選項之一,好處在於需要的時間短且有效。但對於部分的個案,短期認知治療的模式也其侷限與不足之處,在我的臨床經驗中,有一些同樣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創傷或負面經驗所導致憂鬱狀態的個案們,他們有時可能需要的是更長期或更深度的心理治療療程。 

作者在第一本著作中曾寫道,這本書是寫給兩種人看的:同樣受到憂鬱侵襲的人,以及憂鬱症患者的家屬。

我想,或許對於同樣是在憂鬱山谷間「漫遊」的朋友來說,尤其是正在憂鬱的泥沼中掙扎著,並渴望能走出憂鬱的人,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從作者真誠的分享、細膩生動的描述與認真的自我探索的文字中,經驗到同在一條船上的陪伴與相知相惜,並從中獲得慰藉。

而當作者在陳述看精神科醫師的挫折經驗,以及在一場座談會中聆聽專家學者發言後,內心因無法茍同而不得不起而「放炮」的那一場景,心有戚戚焉者可能也會為作者坦率且犀利的言辭回應喝采,並感到一股一掃積怨與委屈的暢快。

而對於憂鬱症患者的家人與朋友,在看過這兩本書之後,當能更貼近患者的內在經驗與感受,了解患者所承受的苦楚。

另外,我想,心理衛生的專業人員包括精神科醫師們也不妨一讀,尤其是中間作者對於看精神科醫師門診時的感受的敘述等等。

或許有一些精神科同行在閱讀到作者對精神科醫師的某些描述時,會覺得到受到不公的批評或被以偏蓋全的誤解了。但我相信有許多的精神科醫師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於作者在憂鬱症求助過程中的遭遇與情緒反應,頗能同理並發出會心的一笑,作者的陳述,可讓幫助我們這些精神科醫師去了解在門診外守候的病患們內心的感受與心境,同時也再一次點出了精神科醫師一次門診居然可以掛號四五十個,甚至到一百多個病患的荒謬性。(但若限診掛號,可能又會發生前一陣子某位憂鬱症病患因看不到醫師,而後來自殺的不幸事件。這問題的解決之道顯然不僅是在限診而已。)

除此之外,作者認真的探索,以及對於早期的童年經驗對日後心理的影響所做的自我分析,並點出了父母的性格與言行對於孩子的深遠影響等,也讓這本書的一些章節具有了親職教育參考讀物的功能。

這是兩本書寫憂鬱的書,寫作這兩本書的過程也成了作者自我救贖的方式。書寫自己的故事,的確能夠發揮一些自我療癒的效果,即使不發表,只為自己而寫也好。但對於身陷憂鬱的讀者,若是想要解著閱讀或書寫來作為治療憂鬱症的主要工具,而放棄尋求專業協助,恐怕也不是作者所樂見的。

關於書名我也有些話要說,我喜歡「晚安,憂鬱」的親切與靠近,但對於「聽天使唱歌」,我想如果書名改成「聆聽許佑生」應該也不會減損該書的價值吧。

我雖然欣賞作者真誠的表露與探索內在心靈世界的用心,但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對於作者的真實與坦率(如作者在談到姊姊與他互動時的一些衝突的描述等等的章節)感到有些擔心,希望我這樣的擔心只是一如作者有時會出現的庸人自擾罷了。

雖然當初是因為受邀寫一篇評論或討論性的文字,才有機緣接觸作者的這兩本書的,但就如同閱讀其他讓人動容的作品一般,在看完作者的心路歷程後,不可避免的會與作者產生某種程度的連結,所以最後我要說,許先生,祝福你!在現在與未來的歲月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本所諮商師及心理師介紹

梅當陽 醫師 簡介 ~~ 桃園優質身心科 ~~

17 幸福的定義